花朝拾贰律

须眉志气娥眉载,侬愿来生马革裹尸骸!

【红楼梦靥】 不疑


开辟鸿蒙,谁为情种?都只为风月情浓。趁着这奈何天、伤怀日、寂寥时,试遣愚衷。因此上,演出这怀金悼玉的《红楼梦》。  ——《红楼梦》引子

《红楼梦》这本书,一开始便是“情”字何其重要,“鸿蒙”就更加证明“宿孽总因情”了。“谁为情种?”人人都围着这“情”字转,“天”、“日”、“时”、“衷”,“奈何”、“伤怀”、“寂寥”。这“情”本是虚幻的,是无常的,是空的。书中人的执着怎一个“痴”字可了?“怀金悼玉”,最终宝钗、湘云健在,而黛玉、妙玉早亡。《红楼梦》的结局让人遗憾了。

红楼中人多为情所困,其中以宝、黛、钗三人为甚!

《终身误》中说:“都道是金玉良姻,俺只念木石前盟。”  “金玉”与“木石”便将这两对冤孽指了出来。身为“金”的代表人物,薛宝钗雍容、有气度,心系着金玉之说。而作为“玉”的代表人物,贾宝玉却没有自命不凡,反认为“女儿是水做的骨肉,男人是泥做的骨肉,我见了女儿,便清爽,见了男子,便觉浊臭逼人。”颇有自认为“石”的意思,表现出他对林黛玉这个“木”者的痴情。“空对着,山中高士晶莹雪;终不忘,世外仙姝寂寞林。”纵然薛宝钗再好,也不能使宝玉忘了那株阆苑仙葩。林黛玉亡,金玉结姻,虽然举案齐眉,却美中不足,叹人生,意难平。

一个是阆苑仙葩,一个是美玉无瑕。若说没奇缘,今生偏又遇着他;若说有奇缘,如何心事终虚化?一个枉自嗟呀,一个空劳牵挂;一个是水中月,一个是镜中花。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,怎经得秋流到冬尽,春流到夏。  ——《枉凝眉》

《红楼梦》,一部笑与泪的辛酸史。林黛玉与贾宝玉是曹雪芹笔下所创造的主人公,他们敢于反叛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,他们的爱情悲剧正是反叛者与封建人士之间的较量的浓缩。“质本洁来还洁去”,清高、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他们无法与社会“融合”,却能彼此“融合”。当宝玉挨打后,工于心计、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,并且用训教的口吻规劝宝玉改邪归正。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——孤傲不群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的哭,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。她的哭不是软弱,而是以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,默默对抗封建礼教。因此,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,爱得最深。记得第三十二回中,史湘云借机劝宝玉留心“仕途经济”大事,宝玉骂她说的是混账话,并道:“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?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,我早和他生分了。”黛玉听后又喜又惊,又悲又叹。可见这两人真真是贴心人。

可叹停机德,堪怜咏絮才!玉带林中挂,金簪雪里埋。  ——《红楼梦》判词

犹记得薛宝钗一出场,便是穿着“不见奢华,惟觉淡雅”,“品格端方,容貌美丽”,“罕言寡语,人谓装愚;随分从时,自云守拙。”几句话便勾勒出她谨守封建礼教、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和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。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“仕途经济”、“立身扬名”之道,以至于引起贾宝玉极大的反感,说她的话是“混账话”,并说“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,也学的沽名钓誉,入了国贼禄蠹之流。”而她所提倡的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、“总以贞静为主”更是与黛玉不同。因此,她虽为人世故,得贾母夸她“稳重和平”,让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“展洋大方”,却不得宝玉欢心。后来,造化弄人,贾宝玉和她成了亲,她也只能眼见着他出家离去……

美黛终损,谁可知当时一怒摔玉只为伊人?焚稿时,有谁知道黛玉心中的苦楚?泪尽而亡,宝玉却还被蒙在鼓里,为他和“林黛玉(实为薛宝钗)”的婚事欢天喜地。绝代女子含恨而去,黯然飘逝,而宝玉得知真相后,伤心欲绝,看破红尘……

“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。”林黛玉、薛宝钗之于贾宝玉不正是真假难辨?宝玉之于黛玉、宝钗二人不正是似有还无?宝、黛、钗三人的爱情悲剧,情之一字所带来的喜与泪,着实让人印象深刻,让人心为之颤,为之一恸!

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?”前世情缘,后世来还。黛玉的抱憾而终,宝玉的看破红尘,宝钗的夜对孤灯,都让人感慨“情”字害人。放下这本书,却放不下满腔忧愁,有对爱情悲剧的愁,也有对社会黑暗的忧。

清冷的晚风撩过书页,斯人已去书已合。

评论

热度(94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